行业 来源:大千医药网 时间:2023-01-03 09:31:0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从2020年至今,人类与新冠病毒已经走过了三年。眼下,奥密克戎正在全国肆虐,各地接连迎来新冠感染高峰。
不少临床专家认为,对各地而言,感染高峰来临的时刻不同,面临的冲击亦不尽相同,但几乎都沿着一条相似的轨道爬坡前行:最初的矛盾来自发热门诊和退烧药,再逐步往重症救治传递,医务人员的大规模感染贯穿其中,使得“保健康,防重症”的防控目标压力陡增。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当下或者即将而来的新冠感染高峰甚至重症高峰?针对一系列公众关注的话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南京大学病毒与感染病研究所所长吴超教授,请他为我们介绍新冠规范化诊治的正确方向。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南京大学病毒与感染病研究所所长吴超教授
《21世纪》:目前医疗资源比较紧张,身体素质还不错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居家治疗,因此药物非常关键。您对合理备药有什么建议?
吴超:从我所在的南京鼓楼医院的情况来看,半个月内医护人员减员70%-80%,很多医生带病工作,没退烧就赶回了一线。目前医院的急诊、发热门诊、重症病房已经饱满,承受能力到达极限。新冠感染者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没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年轻人为主,几乎都存在被感染一次的几率。其实,所有被感染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都不必紧张,可能会有发烧、疼痛、咳嗽等症状,但患病过程是相对短暂的。奥密克戎症状以上呼吸道为主,但也可以向下呼吸道蔓延,尽管可能出现肺部炎症,但包括甲流、乙流在内的流感都会造成肺部毛玻璃样炎症,所以,大家也不必恐慌。
在患病后,很多人对用药有一定担忧,但实际上,对于免疫正常的人群而言,95%以上是自限性的,不需要干预。大部分免疫力健全的人群也可以使用一些解热镇痛类药物进行治疗或者是对症用药,缓解疾病症状。我建议年轻人得了新冠后,第一不要恐慌,第二静卧休息,保证足够的营养、水分,包括各种维生素,水果最好,渡过最艰难的3-5天,一个星期之后会自然逐步走向康复,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样。
至于是否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其实,辉瑞Paxlovid和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在上市后有效性及安全性都有所印证。以阿兹夫定为例,这是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在新冠治疗过程中可以缩短病程,降低病毒水平,改善症状,也批准上市在新冠治疗中使用,但在使用人群上也需要注意,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不宜使用,中重度肝肾功能损伤患者也要慎用,因此,这类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建议越早用越好。
《21世纪》: 如何理解抗病毒药物“早用早好”的说法?对于现有的新冠治疗药物,也有不少人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存疑。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市场上新冠抗病毒的疗效和安全性?
吴超:从适应症来看,阿兹夫定适用于治疗成人普通型COVID-19患者。这也意味着,如果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可以服用一些阿兹夫定。所谓越早越好,即,尽量在发病后第三天、第五天之内服用。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伴有基础性疾病,这类人群每个人都可以服用。不仅可以预防重症,还可以促进病毒提早被清除,提前清除病毒,对老年人的原本不强大的免疫反应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样的,病毒的快速清除对于阻断传播,特别是对家人和其它人的保护也是有重要价值的。
《21世纪》:目前,针对毒株的不断变异株的情况,从口服RdRp抑制剂、3CL蛋白酶抑制剂以及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作用机制三类研发方向来看,您如何看待阿兹夫定与同类抗新冠病毒药物相比的差异及特点?您认为哪种机制比较适合这种疫情快速迭代更新?
吴超:抗病毒的所有药物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早期使用一定能够抑制病毒。目前,不管是辉瑞Paxlovid,还是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都经过了三期临床,临床数据的完成都受到常规的、非常严格药物试验的规定,可以保证药物有效性。从临床经验的角度,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一定是有效的,只要这个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它的药效是符合抗病毒作用的,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目前,我们也在开发新的抗体,如双价抗体,针对奥密克戎刺突蛋白的特异性抗体,这也是未来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的趋势,这类药物针对变异株的抗体是有效的,作为一种有效被动免疫,在感染性疾病中被广泛使用。所以对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未来在中老年高危人群的保护上,我们可以使用有效的抗体、疫苗及有效的药物等手段进行干预。
《21世纪》:有基础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是容易转为重症的人群,当前,我国人口众多,新冠病毒大范围传播,在此过程中,防重症、防死亡是未来工作的重点。能否聊聊,现在重症的情况?重症高峰是不是已经到来了?应该如何应对重症?
吴超:新冠疫情三年来,让我们对这个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这种了解的前提下,我们的防控策略其实做了很大的调整。过去是为了防止病源的扩散、防止病源的传播,现在的防护重点不是为了防感染,是为了防重症,防止疾病造成更严重危害。在这点上,我们的防控策略、工作重点和关注重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所以我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症患者和老年脆弱人群上。
传染病的控制有三条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需要落实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应对重症方面,不能太依赖于发热门诊,过分把发热门诊作为防控的阵地是不可取的。发热门诊不是局部的、物理的概念,是全方位的、三级诊疗的一个有效防控体系。在应对重症管理的举措上,需要协调多方,不能仅仅依赖医院一方。
当前我们有太多的工作要做,例如,如何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疫苗的接种?如何判断老年人群的基础病状况?如何提高三级医疗特别是基层的医疗水平,特别是基层医疗照顾程度和可及程度?这是我们紧急需要做的事情。经过三年的抗疫,医院、医生们已经身经百战、可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毫不怀疑地可以迎接最大挑战,并能针对特殊人群做好科学的、规范的救治,但重要的是,广大民众需要了解更多疾病的规律和特点,避免大范围暴发时产生焦虑、恐慌、无助的情绪,避免出现盲目的囤药、一旦发热冲动性的一拥而上去医院的行为,这点很重要。
《21世纪》: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但也有人认为,当前,病毒变异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这种调整将使疫情更快更大范围传播,会这样吗?您觉得在调整为“乙类乙管”后有哪些需要关注的细节及方向?
吴超: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疫情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既然要放开,就应该正确看待问题。目前,放开带来的“阵痛”是必然的,相信再过两周到四周,也许更长一些时间,第一波重症冲击减轻后,会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社会秩序,我们对于这个病的了解和认知也会有所改变。作为一个呼吸道的常见传染病,只有把它常态化,或者只有把它当成流行性的疾病,才能科学的应对这个疾病。
在感染过程中,人体对于病毒的适应,对于病毒的免疫识别、免疫控制,起到的作用比较大。人类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我们有强大的免疫功能,我们对于抗原的识别能力和清除能力不需要怀疑,几万年来人类的进化,一个重要的本领就是我们对于病毒、对于病原体的识别和控制,这是任何药物替代不了的。当我们被所有的病毒细菌感染后,我们的免疫系统会受到非常好的训练。这种训练,就是人类得以长期进化,站到食物链顶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我们不用怀疑人类对于病毒的清除和保护能力。事实上,每年因为流感死亡的人数并不少。从长远考虑,作为传染病专家的角度考虑,早一天放开,就能早一天在新冠病毒斗争当中获得胜利。我抱有非常乐观、非常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这次的疫情暴发,我相信,我们很快就可以渡过这个“阵痛期”。
《21世纪》:也有人说病毒存在南北差异,感染了南方的毒株也会再感染北方的毒株,是有这样的情况吗?这种不一样的毒株反复感染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
吴超:南北症状的差异可能和气候有关。越冷的地方,人的症状会越重。目前国内的毒株以以BA.5.2、BF.7为主,而每一个变异株的产生都是为了逃避免疫,这也是由于在广泛的人群中传播时,如果人类免疫力好,就会把那些不变异的毒株杀掉,而变异株存活了,就可以传播给其他人。所以,变异本身是病毒存活的一种方式,变异是永恒的,不同的变异株在免疫逃逸和对人体上呼吸道的侵袭能力上不同毒株之间会有一定的差别,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不同的临床表现。
广州、海南和北京、南京等地的症状一定不一样,因为气候干燥的程度不一样,温度不一样,人的机体应激反应也不一样,如此导致人体症状不一样。但是机制是一样的,产生的免疫也是一致的。
《21世纪》:目前,第一批阳性感染者目前已经“阳康”了,但转阴后,也可能会出现二次感染。在用药后依旧出现二次感染的几率大吗?什么时候可能会出现二次感染?
吴超:一次感染以后,我们集体产生足够的保护性。这个保护性有两方面,一方面,所谓的体液免疫,B细胞会分泌大量的抗体,感染之后在4周内抗体会达到高峰,3-6个月之后会逐步下降。另一方面,剩下一部分记忆型的B细胞,会记住奥密克戎的病原,当再次接触毒株时,即便是感染,症状也会相对较轻。
其实,一个人在未来有可能多次感染新冠病毒,正如我们一生当中可能无数次感染流感病毒以及其它呼吸道病毒,但是感染后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让人体储备更多记忆型的B细胞、更多记忆型T细胞、杀伤细胞。
需要注意的是,疫苗接种其实就是针对人体免疫防御系统,通过多次注射获得免疫的,感染更是如此。比如三针疫苗接种后,第四针会有更好的加强作用,异源性的疫苗加强会有更好的免疫效果,采用灭活疫苗进行基础免疫的人群,第四针采用腺病毒、雾化或者用mRNA疫苗,可以获得更好的免疫作用并可防治疾病的加重,特别是减少老年人发病后的死亡。
《21世纪》:有不少人阳转阴后到医院一检查,发现病毒已侵犯肺部,已经变成白肺了。如何在早期判断并提前预防大白肺?在“阳康”后有哪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此外,很多人由于恐慌抢购药物的同时也在抢购血氧仪,有这个必要吗?您如何看待未来疫情发展的态势?
吴超:“白肺”这个概念不是学术的、科学的说法。肺上产生的炎症会造成影像学上表现出白色的浸润,这是炎症反应,是很多病毒感染会造成的。年轻人即便有一部分肺部有炎症,我们不称之为“白肺”,白肺是以前特指ARDS重症呼吸窘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的肺水肿造成的白肺的氧合能力下降,所以一般年轻人肺上出现一片、两片肺部炎症完全不足为奇,很正常,大家不要恐慌。
至于血氧仪,家里如果有90岁的老人可以备一个,除此之外完全没有必要。对于年轻人来讲,不运动,静态的情况下很少会造成这样严重的缺氧,除非是老年人,部分老年人在病毒感染一周以后,会出现肺部的炎症,而炎症反映会造成氧合能力下降,造成氧饱和度的下降。而血氧仪可以方便患者监测氧合能力。
从未来新冠病毒的发展态势看,我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疫苗的广泛接种和新药的研发,加上政策的调整,新冠病毒绝对不是“不可收拾”。预计到6月份左右,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像不久前结束的卡塔尔世界杯一样,再度充满了欢乐、烟火,脱下口罩自由呼吸的日子会再次回归,我们很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